科研成果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朱振:“双循环”新格局下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2日  点击率:2691

本文作者

朱振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经济学博士


原文首发于《边界与海洋研究》2022年第6期

本文在原文的基础上有所删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多次就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提出重要要求,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强调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双循环”新格局下,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现好、保障好、维护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

安全畅通的物流保障,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因素。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加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深化国际经贸合作、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普遍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可靠、畅通运转,要求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国际货运畅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当前我国正由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交通运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制造业强国、交通运输强国,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加快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畅通运转,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必然要求和自觉行动。

 


二、全球国际物流供应链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近年来特别是全球暴发新冠疫情三年来,受疫情暴发与管控、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冲击,全球部分地区曾经一度出现口岸集疏运不畅、国际物流供应链断裂、跨境运输综合成本上升、港口吞吐量下滑等严重后果。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供需平衡,滑向供需失衡的范围与程度在扩大,作为国际经贸合作必备基础条件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畅通运转受到较大影响制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应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全球疫情暴发及各国疫情防控措施加严,导致国际物流运力大幅下降。基于从严防控疫情的措施对国际物流供应链正常运转产生较大影响冲击,影响各类进出境口岸整体工作时效。

第二,2020年以来的2-3年间,全球各地疫情时有反复,特定时段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运转效率严重受损,跨境运费大幅上涨。疫情大流行的几年里,国际物流供应链因受疫情等影响而出现特定时点拥堵、航运极度紧张,导致跨境运输时间和船舶航线周期显著延长,国际物流集装箱一时出现结构性短缺,一度出现“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等怪象,甚至有些国际班轮因过度逐利而在一些港口不按计划航行和“抛港”“甩柜”等情形。这些极端异常现象是过去几十年所从未有过的全球困局。

第三,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导致国际主要航道航线拥堵。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等自然灾害冲击着全球物流供应链正常运转,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运转受到较大影响。

第四,全球物流链重构调整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国际物流运转源于国际贸易发展和跨国公司全球化产业布局。近年来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面临重塑调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有些国家(地区)消费需求萎缩、企业生产经营停滞、国际贸易中断、跨境金融流通受阻,甚至在特定时段供应链中断等极端化情形、“断链”危机问题频发,有些国家(地区)试图通过“多元化”、“短链化”、“近岸化”、“友岸化”等途径来保障其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安全运转。

 


三、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国通过实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等战略,国家层面统筹成立国际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协同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战略型、枢纽型、通道型、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国际化重要港口、机场、5G网络等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内外联通成就突出,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通畅、提升我国外贸综合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看到成绩同时,还应看到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建设因受新冠疫情、全球物流链重构调整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国际海运、空运、铁路运输等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全球影响力与控制力不够强,尚需进一步提升全球地位作用;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国际海运物流成本上升、国际航空运输物流运力紧张等情形,有些口岸一定时期内出现整体作业效率下降,物流通道运行效率较低等状况。面对时代变局和困难挑战,深刻反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的脆弱性及其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需要统筹研究应对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发展中出现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畅通运转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弹性、韧性、安全性尤为紧迫。

 

 

四、若干对策建议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不断增强战略思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瓶颈”制约,着力打造“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确保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运转。

为此建议:一要加强重点物资保供保畅,多措并举确保产业链物流链畅通,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国际运输全程物流安全保障。二要加强重点口岸管理。积极打造“智慧口岸”,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加快打造现代口岸智能安全管理格局,进一步通过“无纸化”、“无接触”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减少不必要接触,提高网上办事办公效率,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三要着眼长远发展,完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长效机制。建议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主攻方向,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调、多主体参与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快打造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大型跨国物流供应链集团,积极促进跨境电商中国品牌商品出海,持续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拓展海外供应服务能力,实现物流供应链自主可控,降低对海外物流巨头依赖性,为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提供物流安全保障。四要重点扶持国内大中型港航物流企业发展,提升中国国际航运企业造血能力和盈利能力。推动本土国际物流企业抱团出海,打造形成自主可控的国际物流供应链网络,推动物流链发展向高层次迈进。加强国内港口集群战略合作,协同提升口岸抗风险能力和物流服务保障韧性。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构建港航命运共同体,保障国际贸易通道安全畅通。五要坚持齐驱并进,加快构建国际海运、国际陆运、国际空运的立体化智能化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快“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积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消除非经济因素干扰的国际共识和准则,推动实现物流供应链点对点无缝管理,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进一步提升跨境通关便利化水平。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