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者观点

朱晓超:中印边境对峙结束:国内舆论分析及中印未来关系展望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7日  点击率:322

编者按:8月28日,中印边境对峙最终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事件已经结束,但是国内舆论对其热度依然未减,据此作者评述了国内对此事件的几种主要舆论,并通过分析此事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展望中印关系今后的走向。


一、对近期国内舆论的分析

国内舆论对中印边境对峙的讨论主要表现为两种态度:正面态度和负面态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提出,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和平解决是中印两国理性外交的胜利;中印在边境事务上的正确反应要建立在正确的预判上;一个健康的、有利于中国大国崛起的舆论导向应该是理性的。

 

中国南海研究院教授张峰指出,洞朗对峙的结果对中国而言并非完美,但不是最坏选择;中印两国须摒弃输赢论,输赢论不仅对分析此次边境对峙事件没有多大价值,而且会对未来中印战略关系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中美学者智库的周方舟则从国家战略层面考察在此次边境对峙事件中中国应该获得的经验以及须吸取的教训。

 

持负面态度者多来自于自媒体,大体上反映了一部分国民对此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态度,主要表现为两种论断:边境对峙输赢论和国家软弱论。笔者对这两种论断持反对意见。


驳斥“边境对峙输赢论”

边境对峙输赢论是指自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和平结束以来,国内舆论纷纷讨论中国在此次对峙事件中是赢还是输。边境对峙输赢论旨在通过对此次中印对峙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输赢结论。笔者认为,中印边境对峙不应论输赢,而须得出经验吸取教训。

 

边境对峙输赢论者忽视了战略与战术的逻辑关系。战术为战略服务,外交战术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中印边境对峙属战术层面,而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属战略层面。因此,对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处理须符合中国核心利益。若因计较每一步棋的得失,而导致全盘皆输,实在得不偿失。环顾古今中外,有许多战术服从战略的经典。远有《史记》所记载的田忌赛马故事,近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都表明有的时候,退却有时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一时的输赢不会影响大局,而服从战略定可取胜。

 

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得以和平解决,符合中国的战略需求。与此同时,中印两国应从此次事件中得出经验吸取教训。为了有效处理类似边境对峙事件这种复杂局面,中印两国应该建立各种层次的对话沟通机制,亮明各自需求和各自底线,把分歧和矛盾把握在可控范围之内,使双方努力做到防止误判,最大限度地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维护边界的和平稳定。这才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


驳斥“国家软弱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8月29日表示,中方“将综合考虑天气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有关建设规划”。这表明,中国暂停在洞朗地区的修路行动。国家软弱论是指自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和平结束以来,国内一些声音认为中国暂停在洞朗地区修路是向印度妥协的表现,属国家软弱无能。中国应该对印度强硬,甚至不惜一战。笔者认为,国家软弱论实属谬论。

 

国家软弱论者,忽视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存在优先方向。中国的核心利益无疑是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于任何一寸领土,中国都必须要捍卫。然而,在众多国家核心利益中,也有优先方向。这个优先方向就在东方,其主要问题是台湾问题。当前,世界上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台湾并不在中国政府的掌控下,因此,台湾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最优先方向。

 

从中国的国家战略上看,战争并不是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理智选择。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中国不应对印一战。主要原因来自于地缘与战略考量,具体包括了如下几点:

 

首先,目前及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东部。东部主要指台湾问题和对日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最核心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国某知名外交官曾说过,中国的外交资源80%用在台湾问题上。可见台湾问题在中国大战略中的地位。同样,对日问题仍然是中国周边地区问题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历史的原因,中日之间始终存在隔阂和矛盾。加上美国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来自东面的威胁才是最致命的。因此,在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和算清对日的账本之前,任何其它问题的解决都会受这两个问题的牵绊。中国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和有限的力量用在最该用力的地方。中国如果在其它方向大动干戈,那么如果当东部遇到危机时还有无足够的力量进行反击回应呢?

 

其次,如果对印作战,极有可能会把可能中立的印度彻底推向中国对立面,给中国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印度还是基本坚持不结盟的政策,至少未与他国签署联盟条约。如果中印发生战争,印度极有可能会倒向美国,与美国结盟,形成美日韩印同盟。中国将同时面对来自南面与东面的直接威胁。此外,若中印开战,印度也极有可能会在台湾问题做文章。印度在西藏问题上就有前科,因此两国关系恶化之后,印度在台湾问题上再做文章也属意料之中。印度能收留达赖,也可以收留“台独”分子。如果这种情况果真发生,中印关系就将彻底崩溃,中国的核心利益不但没有得到保证,而且进一步受损。

 

最后,中国和印度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倘若中印开战,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据核威慑理论,拥有核武器的双方能保证相互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对于中国来说,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因核战争而毁于一旦是得不偿失的。


二、展望中印关系今后的走向

边境对峙事件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时曾指出:“中国和印度是两大古老文明、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是世界多极化过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印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将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给亚洲带来繁荣,给世界带来机遇。”由此可见,中印关系对于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印军越界事件必定会对中印关系产生影响。

 

一方面,此次对峙将给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利影响,有损两国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耐心的和平谈判是解决中印之间边界问题的最佳途径,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显然,印军越界事件增加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难度。印军越界事件导致两国军人在边境地区对峙,使边境地区形势紧张。由于两国媒体的大肆渲染,鼓动民族主义情绪,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不断加深。在印度国内甚至出现“拒买中国货”的呼声。针对洞朗地区的紧张状况,两国军界也互相喊话,印军高官甚至叫嚣动用战争解决争端。由此看出,印军越界事件已导致两国民间敌意上升,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印军越界会对中印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现状。这是因为中印关系与中美关系一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同为亚洲大国,都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因而中印间存在全方位的竞争关系。不过,中印两国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印之间在国际事务中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中印可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舞台上就国际和地区事务展开合作。同时,中印在贸易、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展望未来,基于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合作潜力并存,只要两国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中印关系将是正常的大国关系,不会亲密无间,也不会恶化到极点。

 

中印洞朗边境对峙事件的和平解决符合中印两国的根本利益。然而,此次边境对峙事件绝不是终点。鉴于中印关系的特殊性,加上尚未解决的边界争议,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印两国必然会在边境地区继续博弈,中国应做好相应的准备。


展望中印边境今后状态

中印边境对峙事件得到和平解决,在印军撤出洞朗地区的同时,中国表示暂停在洞朗地区修路的行动。笔者对于中印边境今后状态有以下两点展望:

第一,中国会在洞朗地区继续修路。洞朗地区是中国的领土,毫无争议,中国在自己领土上修路无可厚非,不应受制于人。另外,中国外交部的表态表明中国暂停在洞朗地区的修路行动。暂停而不是停止,这就意味着中国可以在自认为时机成熟时再次进行修路行动。


第二,中印边境地区再次出现紧张局势的可能性很大。作者推断,此次中印边境对峙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印度国内矛盾,特别是大吉岭骚乱。洞朗对峙与大吉岭骚乱时间轴如下:

(1)6月8日,印度大吉岭地区因莫迪推行改革而发生骚乱,大约一周后,中印在洞朗地区发生对峙事件。

(2)7月底,大吉岭地区再次发生大规模骚乱,廓尔喀人要求独立建邦。

(3)8月中旬,大吉岭地区骚乱暂时平息,而中印对峙事件热度略有下降。直到8月28日,印度撤军对峙宣告结束。


由此可见,印军越界事件与大吉岭地区发生的骚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印军越界的洞朗地区与大吉岭地区同属东北部地区,且两地区毗邻。印度东北地区长期存在民族矛盾,一段时期曾出现分裂势力猖獗之势。大吉岭骚乱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裂,另外,如果大吉岭地区廓尔喀人的骚乱得不到控制,其建邦要求得到肯定,那么印度东北地区其他族群也势必会效仿,从而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对印度的国家统一稳定无疑会构成挑战。此时,如果能激起全民族的热情,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社会分裂。为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中国因素”是最能唤起全民族团结的法宝,故印度可以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越界挑衅来转移国内矛盾视线,减轻压力,弥合分裂。


因此,只要中印边界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印度就一定会用边境问题做文章。而印度国内复杂的情况又使印度政府利用民族主义来掩盖其他矛盾的可能性极大。

 

作者:朱晓超 

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生





Copyright©2015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中国 · 武汉武昌 · 珞珈山 邮编:430072 Tel:027-68756726 FAX:027-6875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