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11 月26 日,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学院分中心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举办了“南海问题”内部学术研讨会。来自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国际关系学院,以及外交学院等具有国际关系、国际法、外交学和国际经济等不同学术背景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与会专家学者主要围绕“如何化解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纠纷”这一主题,分别就“领土争端与中国周边安全”、“ 中菲在南海
问题上的最新进展”,以及“海洋权益与中美关系”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会议开幕式部分由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学院分中心主任郑启荣教授主持。他指出,目前的南海局势非常复杂,周边国家的态度给中国应对南海问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何化解面临压力是摆在中国外交面前的重要任务,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性研究,为国家提出建议也是学者的重要任务。他表示,召开这样一次会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会学者广泛交流会对化解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纠纷带来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大使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袁南生大使从中国历史上的海洋文明谈起,列举了1753 年、1776年等关键年份中国与菲律宾、印尼等周边国家的海洋关系。他认为,中国从古代起就是一个海洋文明大国,只是从明清实施“海禁”政策以来,才逐渐成为单一的文明体,因此,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最后他总结说,实现中国梦、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中国文明的再次转型,从单一的文明体转型为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综合体,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朱锋教授认为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来自海洋意识。中国目前面临着两种历史力量碰撞的挑战,一种是海洋文明的呼唤,一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他看来,南海问题已经上升到地缘战略对抗的层面,岛礁建设面临巨大军事压力、仲裁庭的裁决使历史性权利主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都表明南海问题已经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对抗的核心参数,而将南海问题放在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将以怎样的制度、观念、价值和行为来迎接海洋时代的来临,这是我们需要仔细思考的事情。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围绕“领土争端与中国的周边安全”展开。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院长孔令杰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方秀玉副教授、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所长于向东教授和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关培凤副教授分别就这一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会议的第二个议题是“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最新进展”。来自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黄伟副教授、外交学院国际法系龚迎春副教授、中国国际关系学院国政系林宏宇教授、外交学院外交与外事管理系熊炜副教授分别就这一议题作了发言。
在“海洋权益与中美关系”议题部分,主要发言者分别为来自外交学院国际法系江国青教授、外交与外事管理系苏浩教授、国际经济学院樊莹教授、外交与外事管理系任远喆副教授以及亚洲研究所韩志立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
最后,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学院分中心主任郑启荣教授对此次会议做了总结。他认为这次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各位学者观点多元、角度多样,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与会专家和学者也对这次会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像南海问题这样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涉及不同学科,因此召开这样的跨学科内部研讨会,为大家提供了不同的专业思考角度和观点整合平台,从而对多学科协同创新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来源: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外交学院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