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博士、外交学院副研究员
教育背景
1994-1998 安庆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生
2001-2004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7-2011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2010-1011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访学
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周边外交,中国—东盟关系
代表性论著:
著作
1、(独著)《国际关系中的情感与身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2、(合著)《实践与变革:中国参与国际体系进程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
3、(合著)《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与命题》,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年。
4、(合著)《东亚地区合作:2012》,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5、(第二译者)《超越范式: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分析折中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6、(合著)《东亚地区合作:2011》,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7、(合著)《东亚地区合作: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8、(合著)《东亚地区合作: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0年。
9、(合著)《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
10、(合著)《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
论文
1、《安全观与东盟气候变化认知及实践》,《国际安全研究》,2016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第9期转载。
2、《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化模式初探》,《外交评论》,2016年4月。
3、《中国与东盟关系:在调整中向前发展》,《南海局势深度分析报告:2014》,2015年1月。
4、《历史、实践与东盟安全合作进程》,《外交评论》,2014年第5期。
5、《古典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的情感心理结构》,《外交学院2011年科学周论文集》,2013年12月。
6、《重新思考体系建构主义身份理论的概念与逻辑》,《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2年7月转载。
7、《权力格局失衡与心理调适——中国—东盟关系中的信任问题》,《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2年6月转载。
8、《美国高等教育可持续性运动的实践与特征》,《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
9、“On the three links of soft power realization and their significance”, in Soft Power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oday’s China,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2011.
10、《“东亚共同体”与东亚集体身份兴起的情感动力》,《外交评论》,2011年第8期。
11、《韩国发展模式研究——兼论对中国的启示》,《外交学院2009年科学周论文集》,2010年11月。
12、“Norm-based governanc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 The China-ASEAN Project Occasional Paper Series, Center for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8.
13、《国际政治的变迁与软权力理论》, 《外交评论》, 2007年第3期。